經過了許多風霜,終於來到了第27天,隨著比賽漸漸的接近尾聲,在過去的27天中,每天都希望能夠呈現有內容,有深度的文章給大家,雖然小弟我才疏學淺,無法透過辭彙完整的表達我的意思,但我盡力將每一次的練習完整的表達出來,儘管內容並不深入,但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懂,也替看文章代來一點樂趣,剩下三天,我依然會認真的完成每篇文章。
App利用生物特徵的科技提供另外一種登入的選擇。生物特徵可以分成生理與行為的特色,像是指紋、臉部辨識、聲紋辨識...等等。
生物特徵授權不是完全新的科技,但有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這個技術來取代密碼。在2018,可以樂見生物辨識會越來越廣泛被應用。這個技術會加速安全性的驗證,並且結合使用者的手機。
隨著iPhoneX使用FaceID來取代TouchID,也是另一種生物辨識的新選擇,這也是最自然的方式去授權在未來的幾年中。
有研究指出,平均每個人都會使用三個已上的APP在手機上,最常使用的就是通訊軟體。人們喜歡聊天,這也是為什麼語音助理或聊天機器人會慢慢成為發展趨勢。
我們不會將聊天機器人完全取代原本的聊天界面,但他與平台整合(像是Facebook Messenger),提供如助理一般的服務。有許多企業會透過聊天機器人來服務他們的客戶。
現今不只有視覺介面才能與APP互動。一個最要性指標發展的溝通介面─語音。在2016,Google表示約20%的行動版搜尋中是透過語音搜尋完成的。
隨著這些技術越來越受歡迎,發開人員與設計師之間也開始意識到這些類型的文案必須要慎選,聊天機器人是與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樑,每個用詞都必須要慎選。語音互動中,減少使用者去學習操作界面的流程,進而提升UX。
App會透過手機來抓取使用者所在的位置,並提供適當的資訊給使用者,在2018年這也是一個發展的趨勢會將這項體驗做得更好。
個人化的介面並不是只有簡單的「Hi!~歡迎XXX光臨」而已,每一個使用者對我們來說都是不一樣的,當然也會有不同的需求,像是近視的使用者、色盲的使用者...等等,那麼你還覺得APP是否要使用同一種的UI給每個人呢?
個人化將轉變不同排版針對每個使用者,我們可以透過手機的sensor,或是其他資訊來給予不同畫面的呈現,或是更好的使用者體驗。
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的AR相關的App,但是要製作一款AR App其實是不容易的,但在2017年蘋果公司與Google公司,釋出了AR的框架可以幫助在AR開發上更容易。
Apple ARKit
Google ARCore
AR被應用在最廣泛的地方在娛樂上面,像是精靈寶可夢或是通訊軟體上的表情,透過鏡頭將一些貼圖或圖案與人臉做結合,這些都是AR的應用,也增強的使用者體驗在這些應用程式上。
AR不僅僅能利用在娛樂上,他也能夠解決現時生活中的問題。
無現金的之付方式,快速的誠維使用者的標準配備之一。(在2017這種新型態的之付方式成長了兩倍之多)
這種無現金的之付方式,甚至改變了現今的商業模式,例如在中國使用微信之付、或是支付寶成為許多人的另一種選擇之一。
對開發人員在這意味著什麼?我們必須提供更多這種方式的服務選項給消費者(不論線上或是在無網路的環境中)
(在台灣也有許多行動之付的平台)
Reference From 12 Mobile UX Design Trends For 2018 | UX Planet By Nick Babich